分类
2020

政治启迪与事物的规矩都是拉手打炮再拉手

  很难的网络上没有删除《民主的边缘》这个纪录片条目,可能国家是远在几千里外的巴西,语言又非英语想着没有多少人看吧。
  
  看待事情,不管是爱情、政治、或任何事情,刚开始了解的时候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
  
  等待了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思维状态。
  
  当深入了解以后变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状态。
  
  -
  
  刚开始没有谈过恋爱,未曾相爱过,对于能拉到手都是幻想下都会笑出来的时候,对于爱情是模糊的,很多来自于书籍对爱情的定义、影视剧里对于爱情的定义都会让人觉得那是真的。
  
  于是莫名其妙的土味耍帅、尴尬言语都是正常的。
  
  无意间看到书本上写着:“关于爱情,简简单单才是真。”
  
  -
  
  再后来,谈过几次恋爱,性经验也到了知道日本爱情动作片也是靠多次剪辑起来的;也许有小手一伸、让人颤抖的高手,但那并不是你的时候。
  
  开始觉得女人都是物质狂、男人都是色情狂,看了各种女人是水做的还是男人是水泥做的之类的书,在午夜听伤感的歌曲为自己流泪,戴上耳机听着辛苦收藏的偏门乐队和歌手,感觉自己与世隔绝,只有自己孤单背负着某个人行走在水泥森林里。
  
  但是一旦有了新恋情,去他们的吧,小众歌曲也不听了,一起就听抖音金曲都高兴,哪儿什么午夜的阳台抽根烟的忧愁,还是一起手拉手逛商场热闹。
  
  看什么偏门日本小众影片,就是窝一块看热门网综、热门北京卫视连续剧有意思。
  
  也不再午夜故作悲伤,看着10+的公众微信号抱着自己难过不已,自我感动的时刻也许依旧会在某一天,单身早晨看见飘雪浮现心头。但是恋爱的时候管他呢。
  
  再一次看见“我只想要简简单单的爱情。”是在某一次街头分手后,看到了对方分享到朋友圈的音乐链接,当想回复“成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简单” 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已经被删除好友了。
  
  -
  
  孩子不停的苦恼,因为与长辈的矛盾,没有把孩子送回去,自己每天都在工作,其实都只是在故作忙碌,自己也清楚其实这份工作根本没有什么前途,同事的私下抱团,老板的精打细算好像总是不会放过你。
  
  在家里,看到妻子一边做饭,还主要负责了照顾孩子,自己于是打开知乎,以为看一些提升自己的文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
  
  实际上却很清楚,这只是自欺欺人。虽然性生活越来越少,一年下来,两只手都数着过来次数。但是却越来越觉得妻子的不易,也越来越觉得养孩子真是麻烦后悔的事情了。
  
  在又一次因为莫名的烦躁酒醉后,跟妻子大吵一架。
  
  愤怒,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愤怒。
  
  一次次的吵架后的和好,有时候觉得凑合过吧,有时候又觉得能碰到对方这么好的人也是难得。有那么几个瞬间也曾觉得对方真的太不容易。
  
  原来爱情只需要的是简简单单,你爱我,我爱你,我包容你的缺点,你理解我的弊病,更重要的是都明白了,人人都有缺点。于是大家脾气发的越来越少,性生活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来不开对方,庆幸能和对方过日子了。
  
  在临终的床边,15岁的孙子伏在床边,问你:“爷爷,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我看书上说了好多爱情的描述,你有什么办法快教教我。”
  
  你看着床头黑白色妻子的照片,眼角划过一滴泪水,想起你们的曾经你说:“爱情的本质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不要想的太复杂,不要想那么多。”
  
  -
  
  这部巴西纪录片,虽然是关注民主的,但是也难逃很主观的评述和拍摄态度,作为纪录片最应该的是客观,因为太过主观会失去原本的精彩和中立的态度。
  
  不过好在,关于这样政治基础普及的纪录片,能在国内网络上留下的科普片已经很难得了。推荐每个人都可以看看,带着思考看看。看着影片,思考现实。
  
  纪录片里有句话我觉得就已经是最好的影评里,通俗大意是某个新晋的领导走进总统府,发现竟然有一个以前领导的商人朋友也在,惊讶的说你怎么在这里?商人言:其实我一直在这里,来来走走的一直是你们这些官员。
  
  当然纪录片的导演我们也能看出来她也是既得利益相关者,可以直接采访到第二任总统迪马尔,也可以持续跟拍总统选战,跟拍首任总统。也正常,自己的父母当时也是反抗派,又可以很年轻有一口流利的英语都说明纪录片的导演并不是那些需要救助金的穷人,也不是忙于工作、PPT、见客户的普通人。
  
  是的,在后面她自己也介绍了,她的爷爷正是巴西最大的几个民用建筑公司之一,与历届总统交往密切,也经常捐赠政治人物、选战、甚至总统府的建造。
  
  纪录片导演的父母亲人有无继承爷爷这么大公司的规模,不得而知。但是起码纪录片导演不用为了生活、开除、减薪等事情忙碌,因为被底层生活所粘住的普通人,是很难抽出精力去做这些事情的,因为生活要的是真金白银,要的是今天要吃饭,下个月要缴房租。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也是一位女士,她在30年前的北京也拍摄了一部关于政治的纪录片,同样,她也不是底下那些挥舞着红旗的学生,工人,她是可以在宫殿之上俯视拍摄的那一个阶层。
  
  当我们意识到原来所谓的喊口号和反抗,为了自由为了民主,以及独霸一方的几方不同理念的人原来是一个阶层的人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让你想明白或淡然。
  
  犹如这部纪录片中,高呼人民走上街头,号召不再被压迫,号召需要平等,人人有选择总统权力的人也是前任总统的孙子。
  
  讲一个巴西民间笑话,原来那个人能成为年轻的优秀创业家,是因为他爸爸就是大富豪。原来那个人这么年轻就能当处长,是因为她妈妈就是厅长。
  
  所以改变命运的,从来不全是知识,而是学会做一个让上层用着得心应手、有用的好螺丝钉。这样,当有一天巴西的反对派、自由派、劳工派、或者什么口号的人上去的时候,也许能拿你堵个螺丝眼。
  
  这是巴西的大实话,也是一个大笑话。

分类
2020

虽然只是不堪的灵魂弄丢了回忆

  今早还在想,手机在当下的社会里可能就是一块记忆储存体。丢失手机可能就是丢失了一段回忆。
  
  回来以后就无意间看到了《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算是巧合也算有意思。
  
  一年还是两年前我的一部手机突然坏了,无法开机,当时联系了很多线下线上的手机维修回复都是只能重新刷机,数据是保存不了的。不甘心,总相信时代会进步,科技也在进步。于是一直搁置。
  
  最近突然想起,当时某个重要人生阶段,当时特意拍摄下了很多照片留念,那样的工作环境与内容也许此生都不会再有机会亲历了。
  
  于是又拿起这部手机,走到了一个很普通的路边手机维修小店,果然不出几年前的所料,当时我愿意出1000元恢复里面的数据,现在只用了140元,不仅数据、照片全部都在,还把手机维修到了可以继续使用的状态,还刷成了最新系统。
  
  回到家中,心怀激动,人的大脑储存有限,对于当时的画面感在脑海中并不多,也并不具体,影像的意义此刻就体现了。能再找回当时经历和回忆的证明和画面,难掩心中激动,毕竟是1、2年前的照片了。
  
  打开手机相册,看到的85%都是我已有的照片,剩下的也都是不足挂齿的照片,甚至连1%的兴奋和欣喜程度都没有达到。毫无惊喜,一片死灰,1、2年的心中期待全然落空。
  
  好像当时并不是这部坏了的手机?好像当时已经刷机了一次,照片都已经丢过一次了?好像当时是另一部手机,而那部手机坏了以后也被我放到了某个地方?
  
  种种原因和想法,就像面对一个屋头悬遗憾的破碎线索一样浮现在脑中,甚至有些给我希望,有些又让我感到绝望。
  
  我又想起了诺基亚时代,那个时候的短信记录,听过的音乐记录(当时内存不大,愿意下载存在手机里的歌曲绝对都是心头最爱,精挑细选,反复“海选”之后留下的)。
  
  不久前,还翻出来一部索尼爱立信的老手机,手掌大小,充电以后,没想到还可以开机,开机以后,打开相册,当时的时光浮现在眼前,甚至有些合影看到身边的人才突然想起来“啊,好久没和这个人联系过了、当时我还和他关系这么好?”等等感叹。
  
  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打开手机QQ和微信,当时的对话,当时的最近聊天记录里的某个人正在进行的对话,甚至还有的对话对方发出了问题,我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回复。
  
  链接网络后信息更新,所有对话记录,好友信息都同步云端到了现下的情况,仿佛抹去了那段时光和回忆。
  
  电影里有句话说的很好“手机是另一个自己,手机是一个藏宝箱。”
  
  手机囊括了我们的回忆、经历、比简历更像真实的简历、屏幕以外的人越拉越像是机器人的里的操控员,而手机构建起来的形象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人。
  
  一个人可以在午夜哭泣,心里念了一万遍某个名字、某个事情、却可能只会通过手机转发到朋友圈一个网易云音乐的音乐分享、一条几个字的微博。
  
  手机比电脑更方便,更方便我们去操控社交网络。我们不用再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喜悦、难过,我们不再需要期待和对方见面分享自己的激动。一个视频,一个语音,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
  
  1962年有一个充满磁性的歌曲叫《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我常常怀念过去的旧时光,喜欢在过去的电影、电视剧的影像中看着过去的人们没有手机,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很丰满,当你想念他,你只有写信斟酌字句等待他的回信、你想见他,只有等待见面才可知到底今天穿了什么衣裳。
  
  再回到电影,《虽然只是丢了手机》虽然是在描述网络犯罪,以及人们过度依赖手机,而导致如果别有用心的人用手机驾驭人在社交网络的形象,造成的危害和无法掌控性。
  
  但是,我觉得结尾就值得给满分,不管经历了多么糟糕的事情,你可以重头来过,爱你的人和大家也都愿意接受你,而且你只是你,过去是过去,我们爱着的是当下的你,而以前?不管你经历过多么糟糕的事情,Who Care?
  
  常常感谢日剧里传达出来的价值观,也希望潜移默化的感染更多的人。谢谢给那些经历了糟糕回忆的人可以重头开始的勇气,谢谢我们可以重头开始。

分类
2020

我也曾看完AV以为自己是那只树藤上的雄鹰。

  给所有男孩的建议:不要看了日本AV后,就觉得自己的手动几下别人也就不行了。
  
  看得出来导演被美国片有过多大的影响,可能片名多少也有点像《冰雪暴》致敬吧。
  
  不管是最后的片尾,开始过程之中,大片的风景,天气的确很美,我相信这更多是致敬,我也喜欢美国片,我也喜欢大片无人的自然风景。但是遗憾的是这是中国,题材的限制单纯的靠手法是无法补齐的。
  
  可能每一个男孩都会在某一天突然真正发自内心的明白,原来日本AV里很多都是假的,那一天他会非常沮丧,觉得人生变得无望,自己不会再获得时间暂停遥控器,自己也无法碰到离异欲求不满的30岁美貌女邻居。
  
  当然,最悲惨的莫过于认清了,男人不可以那么持久。男人没办法用尽三百六十度站着、爬着、倒立着、匍匐着、不停的有一个人让你变换姿势。
  
  若干年后,在健身房的你,挺着自己的小肚腩发现只有自己的健身教练大哥会让你摆出各种姿势,发出各种喘息。
  
  于是当你发现自己俯卧撑做50个都累的够呛,你就明白有些姿势你可能暂时无缘了。于是努力发掘自己的手指灵活度的本领,却发现除了姑娘想踹你这个二百五两脚,并不能换来姑娘的喜悦,“你他妈掏泥呢掏”可能是男孩子告别手指技术前,听到的最后一句姑娘的话。
  
  《雪暴》看完的感觉,就是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刚从床上下来的小男孩,掏手指之神的我,半隐半现的出现在他的面前,此刻只有他能看到我,我化作他的脑内形象,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在他的耳畔说:“我懂,我懂,现实和你想的不一样,我都懂,我也经历过,没关系,以后还有很多东西会帮助你,你听过万艾可吗?”
  
  导演精心准备了约会的饭店,约会的酒店,惊喜收拾了造型,做好了一切绅士都应该做好的准备,看了电影,吃了晚饭饭,晚饭饭也吃饱饱了,来到了酒店。
  
  姑娘羞涩的说“今天的麻辣烫挺不错的,但是我来了大姨妈,你不会生气吧?”
  
  《雪暴》完美阐述了一个在极端恶劣环境之下该有的一些,大风无情,大雪无情,但是大风与大学有规则,有规矩,这个规则和规矩就是:神挡煞神,佛挡杀佛。
  
  人有情,人会动了心思,但是人没有规则,人没有规矩。
  
  虽然廖凡饰演的角色,很像美国片里,暴脾气的红脖子德州壮汉,一言不合就开枪,一言不合就动刀,话不多,思考的时间也不多,套用现在流行的话:”干就完了“
  
  但是他也会突然对一个闯入的女医生怀有一丝好感,他也会突然因为这种好感而停止,愤怒。
  
  看到这里明白了,原来天地无情,人有情,但是人有的这个情比遇到天地灾难还可怕,还有毁灭性。人有情可以背信弃义、人有情可以大脑麻痹、人有情可以打乱计划、人有情可以为了复仇而拒绝别人的爱。
  
  影片一定想让很多人记得这句话:”大雪过后,这一切没有人记得。“
  
  影片结尾却还是应了那句早有的主题思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得了金钱的,最终会用性命还了回去。
  
  大雪还未停,可是人又动了情,女医生表达了自己的等待,喜爱。可是男警察会怎么做呢?继续心怀”情“留在这里,陪伴战友,完成职责?还是心怀”情“和女医生去北京看CBD晚间夜灯,喝瑞幸咖啡,住合租房,开始爱的房贷?
  
  看,天地无情,但是有规则,有规矩,完了就完了。不管给予你的是灾难还是幸福。
  
  人有情,你以为的重生可能是地狱,你以为的地狱可能埋藏着万千生机。永世不得超生,终生要你在人世间为各种情欠债还债,为各种责任,物质忙而不停。
  
  也许有另一种结局:
  
  女医生和男警察回到了北京,却不经意间在女医生的包里发现了几块金条。女医生没有言语,在搬到北京的第七个年头的冬天,付了一套首付,站在风雪中的售楼部门口,女医生看着漫天白雪,有点走神,呢喃道:”大雪过后,这一切没有人会记得……“
  
  原来人无圣人,在那件林间小屋,女医生当时已被匪首打动,做了交易,才开始拯救匪首的弟弟,而这一切并没有拍出来,也无需拍出来。
  
  我们在人间,何处皆是我们的小屋,只是未达一定阅历,我们无从得知自己到底扮演的是哪个角色。

分类
2020

这样的炮不想约第二次

  机缘巧合看了两遍。普通电影看两遍真的痛苦,犹如约炮第一次约了一白发人,第二次约了一个喜欢玩皮鞭和青牛游戏的老君。惨不忍睹。
  
  因为看过一遍,所以看第二遍时,每一分钟都觉得在浪费时间。虽然像《盗梦空间》之类的电影,要的就是悬疑,抖出你意想不到的包袱和线索。但是《盗梦空间》还是可以让你看三五遍都不会有每分钟都浪费生命的感觉。
  
  因为电影的核心是导演透过电影告诉你他的变态,他的喜爱,他的痛苦,他不想和陌生人说的看法。他平常买菜觉得吃蘑菇的是傻叉,是很私人的,很个人化的想法,如果表达出来,容易觉得你有问题。但是你可以通过电影,影像手法,讲故事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说到这,我想起了冯小刚的《老炮》,不管怎么说吴亦凡,李易峰,但是你看过之后,那种中年迈入老年,回光返照般怀念过去的生活,怀念没有金融,房产价值,社会舆论,网友关注这些事情的年代,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个体,我自私的爱着,护着我的发小、我的朋友,哪怕他们错了,我也护着他们。我也希望当我出事的时候,他们也自私的爱着我,护着我。
  
  那种对“自私”情感的怀念影片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你或许会被吴亦凡、李易峰这些偶尔吸引走你的注意力,但是马上又会回到导演的叙述中,和表达的观感中。
  
  影片全片都在怀念一种“我就惯着我朋友怎么了”的劲儿,而不是现在“你做错了,根据道德,根据XX法则你不应该支持你的朋友,你要支持公理”这么大的范围。或许说怀念的是大家还都是默默无闻小人物的青春期。
  
  拍婆子,没想到对方有男朋友,明明你错了,但是你朋友也会为了你跟对方干一架的年代。
  
  《受益人》看完第一遍,我就有清晰的感受,仿佛导演坐在我面前,告诉我,柳岩真的是个很认真,很努力的好演员。不要被她的桃色、绯闻、身材那些东西盖住了眼睛,你要看看她的努力。
  
  但是柳岩作为以前多年的综艺咖,确实很难改善这个印象。而且又在综艺咖吴宗宪、相声大佬郭德纲的身边当了那么长时间的配角,很难忘却综艺咖的印象。所以在这部片里,就很容易出戏,你在这部电影里每时每刻几乎都看着那张脸能想到“这是柳岩”。
  
  不用“好的演员”这次词汇,不恰当。合适的电影和适合这部电影的演员,应该尽量让你忽略掉这个演员的个人成分,而因为表演进入他的角色。再拿《老炮》举例,看电影的时候,有很大部分时间就是觉得吴亦凡就是个电影里的二代,而不是一直看着是演员、歌手吴亦凡在做什么。
  
  同样,即使年轻一点的演员里,看到就想起来曲筱绡而不是王子文,王子文当年的八卦绯闻可也不少。但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让观众忘却真实的自己不是演员的关键吗?
  
  剧中钟振江的演员张子贤,真的是非常棒的演员,相信如果机会合适,未来15年里他会是非常厉害的演员。本片最让人惊喜的是认识了张子贤这位演员,各方面演技,所表达的都让人期待,会再去找他演出的其他影片看。
  
  剧情就不用多说了,因为某些原因,结局这么圆满能理解。但是如果更“邪”一点,也更真实一些。所有的情节都在逐步为了圆满、合法的结局靠拢的时候,慢慢有些变形。好在前三分之一部分看得出来导演的奇思巧技。
  
  其实为了合法合理,可以参考《我不是药神》的手法,年代差不多,也都是宁浩监制。手法就高明的很多。
  
  想打动人,不用扒开大家的眼睛看着你说你多么不容易,你多么可怜。我们大家看看自己就好了,看看新闻就好了。真正的感动真的不用这样,甚至有些讨厌了。
  
  2019年还是在玩红尘底层小女子为了老实人“从良”保护老实人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如果说好的电影,就像好的聚会,好的户外运动,好的性体验一样,给你精神和感官双重的享受,那么这部电影,是我再也不想约到的炮了。
  
  http://www.huzibeer.cn

分类
2020

领袖恶魔洗脑控心指南

  任何集团,组织当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人都可以变成恶魔,并且这个几率假设这个人原本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那么也会随着组织或集团越来越庞大,逐渐倾向于“邪恶”的方向。这点我想任何对组织学,或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应该和知道1+1=2一样理解了。
  
  如同军阀、皇帝、昏官。以及这部记录片《比克拉姆:瑜伽、大师、性侵犯 Bikram: Yogi, Guru, Predator》中的比克拉姆这样的“商业领袖”。所以一个皇帝能够一生不做大的错事,还能有所成就,往往就会被冠以难得的好皇帝之类。
  
  也就逐步能想起,一些老人常言道的“人难免都会犯错误”。
  
  高度的独断专制的商业集团里,往往主打的会是坚强牛X的明星老板,比如平民出身,白手起家,在大家都不好看的当时他独自一个人忍受压力,众叛亲离选择了坚持做XXX直到今天。
  
  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型集团企业的创始人,都会难免陷入或多或少的恶行之中。因为他建起了高楼,他是集团的资本,他是集团的脸面,他是集团可以壮大,甚至有些机会除了这位创始人,其他人根本就要不来这样的机会。
  
  创始人是招揽社会资本以及各方资源的旗帜,对内,组织架构学和管理学也会强调创始人、大老板是天降奇才,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极其巧合难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经由特定的机会才能到今天的。
  
  基本就和古代皇帝出生天有异相意思差不多。目的就是让你心里明白,并且认命就踏踏实实当个打工仔,不要妄想分裂另起山头,不要妄想你也成成为领袖,更不要妄想你学到什么出去也能成就一样的事业。那些难得的各种机缘巧合,特殊的历史进程你赶不上的。
  
  举例说明,比克拉姆的传奇故事中他自己就强调了:
  
  1、比克拉姆不经意间走入的那个学校(很多人想得而得不到的桃花源)
  
  2、比克拉姆天赋奇才能10岁出头就连获几次冠军(比克拉姆10几岁都连获几次瑜伽发源地印度的冠军,你们现在20岁才开始学,你们来不及啦)
  
  3、练习举重参加东京奥运会前被合作伙伴把腿砸骨折了,上师用尽心力为了治疗他,也同时他也学会了上师的不对外的秘籍(比克拉姆亲身经历了骨折又恢复的亲身示例,比克拉姆是上师因为机缘巧合为了治病才学会了全套26中姿势和2种呼吸方法的,要不骨折,比克拉姆都不一定有机会被上师传授这难得的技巧。)
  
  4、治疗好了尼克松,尼克松作为礼物给了绿卡。(总统牛不牛?总统的科学顾问,总统的背景,总统的人脉和筛选,比你普通人牛吧?总统都这么感谢我了,你的人脉和科学顾问,健康顾问能比总统牛?别多想啦,尼克松都感恩戴德送绿卡,你老百姓还有啥怀疑的?)
  
  总之,想要控制人心,快速塑造传奇简单说就是快速拔高、立刻覆盖你的认知、吹牛不能脚踏实地直接吹到宇宙头,机缘巧合的机会配合不可复制的历史时期,加上差点完犊子的某个事件。行了,基本有了这些,再加点功夫,你的完美故事,个人形象和沟通全出来了。
  
  即使什么PUA之类的都一边儿去吧,太低端。
  
  话再说回来,为什么群众基数大了,容易出问题呢?因为大家仰仗你,依赖你,你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吃饱。你完蛋了,那可一家人全完蛋。
  
  不管头部人物自己灌输给大家,或者大家因为利益关系,如晋升、加盟资格、分配资源等自己意识到的,会逐渐差生一些思想。也就是控制人心的第一步“挂心”
  
  比如没有比克拉姆,就没有新瑜伽。没有比克拉姆就没有今天开瑜伽馆的幸福生活。攻击比克拉姆就是攻击我们所有比克拉姆瑜伽馆加盟商之类的核心思想。
  
  再比如很多历史人物,和当下的一些头部人物,虽然有30%不同的手法和境遇,但是大体上都差不多。为了不避免麻烦就不多说了,还是说回这部纪录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都会产生自我怀疑,比如比克拉姆也会怀疑,你们这么尊重我,那么我现在有麻烦,我的有性需要发泄,憋的我难受,我恩赐你们我的绝学、时间、真诚的建议你们会愿意帮助我吗?
  
  于是找了第一个学员,办了,第二个学员办了、第一个员工强奸了、第二个员工强奸了,他发现原来是可以的。甚至都不用说什么,就可以做的。原来我教授你们,你们也愿意帮我解决我的麻烦。当到100个人的时候,这个就和你老板告诉你,虽然你没有责任,但是你帮我去接杯水过来一样自然了。
  
  于是自我怀疑这件事对不对,变成了这件事是对的。而且是有群众经历,广泛实验,分别谈话后得出的。
  
  好,女学员、女员工应该为自己的私生活性需求服务这点不用说,在比克拉姆心里很正确了。那其他呢?比如说人员岗位调动,款项资金调拨,提升学费,哪怕新员工得舔自己脚。
  
  任何事情,都会经过:“怀疑对不对—嗯没人反抗—-没人反抗应该是可以的,再多找几个人试试看—-我果然英明无比果然这件事是可以的”这种心理建设了。
  
  再加上大臣进谗言等,那就更翻天了。
  
  所以主打宣传企业领袖的,就有很大可能性有这种潜在可能性。
  
  比如2010年3月,一名细心的网友在网上发帖曝光春晚现场最忠实的粉丝,这名观众连续6年亮相在春晚观众席上。这名忠实的粉丝就是宋山木。宋山木凭借“吊带胡须男”、春晚最忠实粉丝火爆网络。
  
  “我觉得他有时候像个小孩子,似乎不太懂得性这回事。”宋山木前助理郁金(加拿大籍)对南都记者说,“他问我,我真的认为女人会主动想要性吗?是不是我用一些色情影片去刺激她们才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那其他的呢?
  
  来源:www.huzibeer.cn